七夕,在传统和潮流中走向多元

2020-9-9 21:56:39      点击:
0

刘婵

又双叒叕到七夕了。

向各位蹭热点卖货以及挖空心思写甜蜜文案的同志,表示诚挚问候:你们辛苦了!这种在每个节日都驻守岗位,提醒大家伙儿一定要过节、要买买买的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宝贵精神?

向各位无私在朋友圈“撒狗粮”秀恩爱的同志,表示由衷敬佩:谢谢你们,让我们依然相信爱情。你们拥有那美好如传说的老派爱情,而今天大多数的爱情,似乎充满了“技术含量”?

从单身人士的视角,过七夕之类的节日,心理阴影面积就一定会很大吗?也不一定,没有送礼物的经济精神双重压力,不需要回答“要命还是要爱”的送命题,也绝不会有制造仪式感用力过猛的尴尬,最主要的,单身人士早就练就了强大的心脏。

与以往相比,今天有更多的人选择独居生活、单身状态,是因为有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这样的选择。有人分析说,单身大潮与消费升级叠加会碰撞出新经济的火花。也有人说,单身人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缺乏为家庭打拼的持久动力。随便你们怎么拔高高度、争来争去,这不过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已。

无论是忙于事业,还是不愿将就,放慢结婚的脚步,恰恰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结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那么干嘛非要凑合呢?

很多人在单身路上“自信前行”,这份自信来得并不容易,需要解开传统观念的枷锁、抵住四面八方的压力,最需要高度的自律,以避免落入整天刷手机、“养娃不如养蛙”的寂寞。视爱情为生活奢侈品,有最好,没有也能活,挺好的。恐婚恐育倒是没有必要,你有一千条理由认同不结婚不生孩子,但当爱情来临,理性就会睡去。爱的冲动,会使人忘记恐惧、不畏艰苦。

将婚姻看得透彻入骨的奥斯汀与毛姆,都是著名的单身狗。而他们过的,并不如自己作品中说的那般洒脱,或许是时代环境所致。

现如今,单身或有伴,至少都不妨碍过七夕节。除了情情爱爱,这也是一个承载传统文化的传统节日。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30+女性无惧年龄,一起开放式地探讨单身群体的成长困境;在《脱口秀大会》里,选手勇敢吐槽“催婚的人,搞得婚姻这个组织特别神秘,一进去就要发展下线”……强烈建议单身人士七夕这天就别去挤电影院了,什么“我在时间尽头等你”,别了您快些走。看看这些综艺吧,透过节目给予每个同类温暖和慰藉,拥抱每一个渴求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人。

还要送给你们一碗“毒鸡汤”,就当作节日礼物吧:你的孤独,只源自不完整的内心、贫乏的个人世界、短浅的视界与欲望,绝非源自无人陪伴。

许多人的眼睛一刻不停地望向其他人,唯独不望向自己。在婚姻中孤独,或是在单身中焦虑,都源于对内心一无所知。

拥有伴侣的、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人们,实在没什么可傲娇的。要知道,就连讽刺过多种爱情故事的张爱玲,遇见胡兰成的时候,也不能免俗地低到尘埃里。

爱情,或许本来就是一件让人迷失的事情,此时此刻,恐怕特别需要保持单身时的那份自省和自觉。比如,忘我可以,忘记自己不行。有段时间,接连看了《婚姻故事》和《82年生的金智英》,简直要陷入某种抑郁情绪,婚姻中的女性到底该如何自处?答案就是,先有理想的自我,才会有完美的关系。好的两性关系,永远应该是两人步调和方向一致,共同到达更大的舞台。

一辈子不长,唯愿少些相爱相杀,多些相亲相爱。也许我们都是王尔德口中的“烫痛过的孩子”,但“仍然爱火”,依然相信:爱情会来的、会回来的,只要你学会独立自信地相爱。(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