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育桃李 不计得与失

2016-8-25 9:39:00      点击:
0


郑征,女,48岁,党员。1987年7月毕业于平顶山师范学校。从教二十八年来,她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舞钢教育这块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日复一日,无怨无悔。
(一)心中时刻装着学生
在市三小,谈起郑老师,没有人不心生敬佩:她是一个只问付出不问回报的人。从初涉讲坛到人至中年,数十年如一日,她,就像一盏路灯,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最大限度地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尽管在许多人眼中,小学教师是卑微的,但在郑老师心中,她所从事的是极其重要的工作,是“树人工程”的奠基工程,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决不辜负孩子!”成了她从教的底线。她是这样度过每一日的:(1)认真备课上课,不浪费课堂每一分钟。几十年来,郑老师一直担任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相同的课本不知轮了多少回,但在她这里,每学期拿到手中的都是全“新”的教材。她一如既往地钻研教材、查阅资料,设计教案。有时为了一个板书的设计她会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直至设计出完全属于自己学生的教案。她经常说:“以生为镜,可以衡量教材的成败。当学生上课哈欠连天、做小动作、说闲话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内省应该真诚地向学生道歉---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是谁制造了沉闷无聊的课堂?是心中没有学生的教师自己。”为此,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绝不仓促上课。除此,她还给自己定下这么四条“不”:上课不端水杯不带手机不拖课不坐着讲课。这点点滴滴折射的正是一个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极端负责任。(2)精心批改作业。郑教师批改作业的目的有两个: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引导。学生进步了,她适当鼓励;思想松懈了,不忘及时点醒。每份作业她都用心地给学生书写热情洋溢的激励性评语或语重心长的提醒。因此,阅读“评语”成了学生的期待。借助丰富的批语,学生感受到了老师深切的关注的目光和殷殷的期待。多少个孩子正是在这样的关注中找到了自信鼓起了前行的勇气。进入四年级以来,班里一个写作业拖沓至极的男孩子,每天晚上的作业作业能磨蹭3个多小时。他的妈妈在多次批评无效,,一次在孩子磨蹭4个小时竟没把作业写完的情况下,脾气暴躁挥凳子向孩子砸去,第二天孩子的眼窝乌黑。家长无奈的找到了郑老师。她与学生深谈了一次,了解到其实这是孩子对抗家长不给玩的时间的方式。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指导这个男孩订一份合理的作息计划,自我监督。而郑老师借助一次次作业交流激励他、提醒他,借助一次次当众表扬给他鼓劲加油。慢慢地,男孩的作业变漂亮了,作业速度正常了,测试成绩也一次次提高了。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也忍不住在每一次作业上一次次签下欣喜的赞语!一个小小的行为,换来了一个学生巨大的改变!这,就是教师用心工作的意义!(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郑老师是学校请假最少的老师,在四十岁以前,她几乎没有因为私事请过整天的假;人到中年,家累加重,她也尽力不让家事冲击工作:老人生病,她让家里其他人帮忙;自己生病住院,她总是办了住院手续就离院,每次都是提前和医生协调好,先开好药等她下班或处理完学生的事再来医院用药。因此,近两年来,郑老师的住院记录有好几次,但学校的缺课记录里不曾有过一次。
(二)珍爱学生
在教育学生方面,郑老师一直本着“尊重、理解、严格要求”的原则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但郑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是恒久相同的。她尊重学生诸多不足:离校远的学生值日可能会迟到,基础差的学生作业也许会满篇“×”,胆小的学生发言时声如蚊蝇,聪明的学生上课时喜欢接话茬……如此各种,在她眼里,都是孩子真实的特性不是什么大错误,作为老师,她要做的是找寻各种机会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交流帮助学生挑战自我完美自我。一个从一年级就一直被跟班老师视作有智障倾向的胖男孩儿只是因为几次偶然的干净的作业被郑老师当众赞扬从而实现了学业上惊人的突破:从会背书、写字到参与课堂发言进而会写语句流畅、内容具体的日记。家长致信感谢:感谢老师,您让孩子爱写作业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女生只因一次嗓音清亮的朗读被郑老师热情肯定,从而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朗读。每次老师布置课前预习她都会花上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准备,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好看到郑老师高兴的笑容……一颗颗童心被激发,一颗颗自信的种子在萌芽。这,就是爱的力量。
提到自己的学生,郑老师总是如数家珍,她爱他们、欣赏他们。但她也深深地知道,一棵小树要成为良材需要园丁修枝剪叶。因此,她对学生的要求从不放松:学习有困难不一定非要达到什么水平但不可以不用学;贪玩淘气可以原谅,但品质问题绝不姑息;学生可以犯错误……在教育学生时她从不体罚,也不声色俱厉,她只是用心地关注着每个学生的变化,适时地引导着、真诚地鼓励着、认真地校正着,让每一个孩子都真切地体验着成长的点滴快乐。
(三)一切为了学生
在教学工作方面,郑老师一直本着“保持优良传统,努力革新创造”的工作宗旨,在勤奋工作的同时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她做了以下几点: 
1、改革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营造“以人为本”的语文课堂。早在2004年,在她负责市五小教研工作的时候,就带领全校老师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摸索出了《以疑为线,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初步实现了“高效课堂”的目标,该成果在当年的平顶山市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善于反思也是郑老师工作的一个特点。她以同事为镜反思自己的教学,同时也反思当下流行的各种似是而非的语文现象并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早在2007年,她撰写的《反思新课改下的种种语文现象》就在当年的平顶山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她所撰写的《我对语文活动课的认识》曾获2001年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2、为了学生的未来,对于当下的各种教学改革她不盲也从不轻易放弃。她认为教学需要激情,但不能冲动,更不能盲从。她是一个注重学习的人。参加工作之后为提高自身素养,她先后完成了中文专科、本科的自学。在工作上她更注重学习新的理念,并结合实际改进教学,但她从不全盘接受也从不轻易放弃。在全国自上而下轰轰烈烈开展新教育活动的时候,她带领学生积极开展读好书活动,但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拒绝学校提出的增加学生负担的种种要求,呼吁学校“还学生读书自由”;在新教育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香消玉殒时,她却依旧做着新教育的“遗民”----在每个清晨带着学生读国学、赏析诗词、每周固定时间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思考向校报投稿……因为她知道,读书思考对学生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勤奋的创造性的工作换来的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显著提高,多年来凡郑老师所带的班级,不管接班时基础怎样,一年多后学生普遍呈现思维活跃,乐学会学的特点,每个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爱上读书、写作,听说读写能力都能较前有明显提升,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同年级中也一直稳居前列。在收获学生进步的同时,郑老师也收获着来自学生及家长的敬爱:每到教师节,总有已毕业的学生回到母校看望老师,高中学生聚会他们也会邀请老师见证他们的成长……岁月流逝,但他们和老师的距离总是很近很近。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郑老师几十年工作的写照。她用忘我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用对党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展现着一个基层共产党员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