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言 柔弱母亲病残之躯撑起家庭晴空

2018-3-28 10:47:10      点击:
0

      高书贞,1943年10月,舞钢市矿建街道办事处张我庄村民。她就是河南省舞钢市的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高书贞。2010年被省妇联授予“河南省优秀母亲”,2011年被我市妇联授予“巾帼科技带头人”。

      身残志坚——人格魅力感染子女

      年轻时的高书贞曾经是当地文工团的一名漂亮舞蹈演员,可19岁那年,她跟别人一起去修坝,拉着一车沙路过一个山坡时因坡陡重心不稳,发生意外,连人带车一起滚落到山脚,当场股骨头摔坏,从此她与双拐为伴。

     随着两个女儿相继出生,高书贞心底的希望之火被再次燃起。高书贞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个人样来,不能让女儿在偏见中生活,要让她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一个美好的前程。

     可贫困如一段阴影笼罩着这个家庭,挥之不去。屋外大雨瓢泼,屋内小雨沥沥!挪来挪去,竟然找不到一个不滴水的位置。尽管如此,她从不抱怨,也不依赖别人。她瘸着腿带着箩筐和女儿去锄地,收麦的季节,她用最原始而无奈悲壮的方式完成收割。没有钱雇人,没有力气把麦子挑到打麦场脱粒。她熟一块,割一块,然后用平板车拉回家。晚上院里铺一块薄膜,双手抓一大把麦穗在地上摔打,三亩地的麦子,一个人。她经常对女儿讲:贫穷伤残是一笔无价的财富,而不是一种羞耻,令人羞耻的是将贫穷伤残作为自己的一种“资本”,止步不前。

     白手起家——自立自强感召子女 

       她养过鸡,可一场大雨过后,全家赖以维持生计的小鸡没有及时赶进鸡舍,全部淋湿冻死。包过果园,因为没有技术,果树生病亏损几净;种过香菇,可为了烤香菇,一家人中煤毒,几乎丧命。

经历了几次创业的打击,她并不轻言放弃希望。1987年,拄着双拐只身从家乡来到郑州,火车站跌倒了被人从身上踩过,拍拍灰尘,咬牙扶着双拐,再爬起来,一步一步挪到五楼的培训班。在老师和学员的照顾下,很好的掌握了孵化技术,带着资料回家后和丈夫开始了艰辛的创业之路。

     收益也从几十块钱,到现在的过万,这中间支撑着自己克服困难的最坚实的力量就是丈夫的和谐稳定。在母亲的精神感召下,孩子们听话好学,小小年纪就知道体谅父母。孵化和农忙季节,一回家就抢着做家务,大女儿四岁学会做饭洗衣服,六岁学会割麦,八岁学会蒸馒头。

    从严施教——潜移默化培养栋梁

   “想让孩子们圆我没有实现的读书梦,长大之后成为有用的人,只要她俩愿意读,再苦再累我都愿意供……”朴素的言语中流露出深深的母爱。她把这一梦想寄托在了两个女儿身上。她根据她们的兴趣因材施教,在生活中潜移默化,从不强迫加压。

     19岁大女儿高考那年,高书贞的腿又开始恶化,不得不第二次走到手术台。股骨头半月型坏死,骨膜变薄,关节间隙变薄,不得不换个股骨头。大女儿看到母亲被病痛折磨得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憔悴不堪的痛苦模样,不禁潸然泪下。她和母亲商量:“妈,我还是不去参加高考了!省下钱可以为您治病。再说考上大学国家又不分配,我还不如尽早出去打工,也好减轻家庭负担。”高书贞看着女儿,没有言语。突然,她把拐杖一扔,吃力地向前走去,终因重心不稳、疼痛加剧,一个踉跄跌倒在地,豆大的汗珠一下子从额头上滚落下来。女儿见状,大惊失色,忙一个箭步上去扶住母亲:“妈,你没事吧!”高书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喘口气说:“妈没事。你看,妈离开这拐杖能不能走远?”

     小女儿从小受母亲影响,刻苦勤奋,高书贞总给她留很多时间和清净空间,供女儿自由支配,不打扰女儿。

     2006年,两个女儿双双考上了大学。谈及母亲对自己的教育,懂事儿的两个女儿满是感恩,她们说:如果说贫困不是最好的大学,那最好的大学就是母亲。如今大女儿已经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二女儿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毕业后目前在粤工作。她们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她们的天空一碧万里。

     这就是这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她用自己的无言大爱、坚强自信、善良感恩影响了孩子们,感染了邻里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