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不停步 带领群众奔富路 ——记武功乡曹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文骞

2019-10-1 9:55:23      点击:
0
    临近傍晚,尽管有风吹过,可太阳的干热余威依然不减。看着村头仍在施工的喷灌项目工地,舞钢市武功乡曹庄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文骞说:“中药产业种植基地里有了这些水利设施,我心里踏实了,以后肯定不怕旱了。”

    曹庄村位于武功乡东北部,共384户1567人,目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户24人。2015年9月,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干部杨文骞主动请缨,到曹庄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他和乡、村两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曹庄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杨文骞也连年被评为舞钢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杨文骞(左)在贫困户家

    面对质疑用行动说话

    早在2008年9月,杨文骞就受组织委派到叶县辛店镇驻村7年之久,先后担任帮扶队员和第一书记。2015年9月,经本人申请、组织批准,他再次驻村,在曹庄村一驻就是4年。

    污水横流、垃圾遍地、杂乱无章、暮气沉沉……这是杨文骞初到曹庄村的印象。“1500多口人的村子,30%的村民还居住在等级不同的危房中。村里除了仅有的一条主干道,其余的都是土路。村“两委”办公租用的是村幼儿园的房子,村里没有一片供村民娱乐的场所。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欠外账近10万元……”杨文骞说。

    面对这样的现状,进村第二天,杨文骞就开始入户走访,这一访就是一个多月。8个村民组的150多户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他逐一跑了个遍。

    “啥驻村干部啊,还不是下来晃晃、镀镀金就走了,这么多年俺可是见多了,没见给群众办过啥实事。”走访中,70多岁的低保贫困户高彦明毫不留情面地对他说。

    “都是从农村出来的,我就想留在农村,把村子建好、发展好,让大家早点过上好日子。曹庄村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不离开。我是不是来镀金的,时间和事实会证明,也希望大家监督我。”杨文骞把这朴实的语言当作驻村信条,也当成了对曹庄村许下的诺言。

    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入手

    “我拿真心待大家,大家都能感受到,真心可以换取真情。”无论工作遇到多大的困难,杨文骞始终有这样的信念。

    “晴天尘迷眼,雨来泥缠脚。”在村里走访调研时,村民反映最多的是道路问题。为尽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杨文骞多次与村“两委”商议,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他多次奔波于道路管理部门和扶贫部门,申报项目、筹集资金;利用帮扶单位优势,分4批为村里争取资金345万元,最终硬化了村内主次干道和排前路,并修建了一座桥涵,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户出行难的问题。

    4年间,该村道路硬化率由原来的不足10%上升到了100%,自来水入户率由原来的不足20%上升到100%。

    “路通了、水通了,那一段时间,大家看我时明显不一样了。甚至有人当面对我说,杨书记,你来解决问题,俺是服气的。”杨文骞说。

    让村民“服气的”远不止这些:4年间,杨文骞协调资金140余万元用于村标准化卫生室、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村民办事、就医方便了,娱乐有场所了;协调27万元用于村人居环境改善,村里路灯亮了、垃圾进池了、污水消失了,破旧墙体变白了。

    4年间,引资120多万元的光伏发电项目进村了,村集体收入账户上每年有了5万元的固定收入;为全村24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和“六改一增”项目,确保了住房安全和环境改善。21户贫困户获得了公益性岗位,提高了收入、增强了劳动致富光荣的信念。

    4年间,为12户贫困户申请小额扶贫贷款55万元,用于发展养殖;17户贫困户得到了到户增收奖补金,增加了发展种植、养殖增收致富的信心;为30多名养殖户开展各类对口技术指导4次,使养殖户掌握了养殖技术,降低了养殖风险。

    4年间,在杨文骞的积极协调争取下,72户90名贫困生享受到了贫困生补贴,因上学造成的生活压力基本缓解。

    ……

    截至2018年底,该村已脱贫109户445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53%,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光脱贫不中,还得致富”

    “光脱贫不中,还得致富。”杨文骞说,如何正确引导村民持续提高收入、长久增收致富,成了他很长时间以来的“心结”。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为此,杨文骞4次自费带领该村“两委”干部到省内外考察高效农业种植项目,并自筹资金近30万元,在村里流转土地引种黑枸杞、白芨等中草药,建立“第一书记高效种植扶贫试验田”用于引导村民更新观念,转变种植模式,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截至目前,曹庄村已建成高效种植试验基地11亩,吸纳5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

    “4年来,杨书记好事实事做了一箩筐,俺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高彦明对杨文骞的印象也有了根本性改变。

    (通讯员  李云鹤)